> 文章列表 > 古人勤学苦读的成语

古人勤学苦读的成语

古人勤学苦读的成语

古人勤学苦读的成语

古人勤学苦读,大家都知道。而古人都用了哪些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的呢?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例子。

博览群书

博览群书,是形容一个人通晓多种学问,读过许多书籍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孔颖达的《天台山记》中。他在记述天台山寺庙时说「举目千里,泛览群书」。后来,这个词成为了形容人们读书多,读书广泛。

学贯中西

学贯中西,是指人们既懂东方文化又懂西方文化,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。这个成语的出处是《文心雕龙·后序》。 陆机在《后序》中说:“非但得群英之才,而且通中西之学”,后来就被人们引用,成为了一个流行的成语。

绵里藏针

绵里藏针,是形容人们读书学习,积累了许多知识,但并不张扬,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智慧。最早这个成语出现在明代胡应麟的《纪效新书》中。他写道:“常闻有隐逸者,而家藏器用不凡,以绵球为枕,而藏针其中。”形容这些隐逸者深藏不露,忠于实践,为人们提供了许多的帮助。

不耻下问

不耻下问,是形容人们在不懂的领域里向他人请教、学习。这个成语的出处是《左传》, 记载了鲁哀公问于孔子的事情。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的过程中,展现出虚心学习的态度,因此孔子很是欣赏,为他的求知精神点赞。

熟能生巧

熟能生巧,是形容人们勤学苦练,不断重复,使得技能越来越纯熟、娴熟的过程。这个成语的出处是《吕氏春秋》,其中有一则名为“桓公语墨子”的寓言,讲述了勤奋和实践是让技能不断提高、成为专家的关键所在。

总结

我们这些成语,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出处和含义,但它们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和写作中,表达人们对勤学苦读的赞誉和推崇。